在建筑工地上,有一群看似柔弱的身影,她们和男人一样戴着安全帽,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着,为城市的建设付出青春和汗水,她们是工地建筑娘子军。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及建设质量,挥洒汗水,释放美丽。建筑工人们在工地上挥洒汗水,包括那些女民工,她们柔韧而不柔弱,为了谁,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 对于没有去过一线的人来说,许多人可能会疑惑,女工在工地上一般干什么活儿?她们也会在寒风酷暑中坚持工作吗?她们的体力能够支撑住吗?事实上,有的是架子工工,每天在工地上扛钢管搭建支撑混凝土的架子;有在工地负责平整浇筑的混凝土工,混凝土没有浇筑完,工作就不能停;有的是泥水工,抹内墙。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是每天的工作情景。建设工地的女工们,和男人一样顶着酷暑挥汗奋战,女工们不仅要穿厚衣服,防扎伤晒伤,戴上手套工作。她们中许多人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生活里,她们是妻子、母亲,收工后为丈夫洗衣做饭,牵挂着留守在老家的子女和老人;工作中,她们每天面对的是钢筋、水泥,她们拼体力、拼手艺,行走在林立的脚手架间如履平地,干起活来细致而认真。她们是巾帼:“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严冬,寒风凛冽,当人们享受舒适的温暖时。她们与风雪抗争,钢铁与血脉相融。是她们,迎着朝霞,风餐露宿;盛夏,暑气熏蒸,当人们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时,她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汗水与泥土搅拌。在荒芜的土地上跋涉向前。日出日落,挂在她们每个人脸上的是坚强与从容。炙烤着的钢筋水泥不仅仅是男人的“战场”,这群奋力扛起养家重担的女人,也是一道风景。她们为了生活。为了孩子外出打拼。或和丈夫一起在工地上并肩战斗。她们挽起长发,隐去温柔,带上橡胶手套和安全头盔;她们摇身一变,成了建筑工地上的女工。体力虽比不上男性。但在她们的背后有自己的家庭,有上学的孩子。她们是坚强的。 这些女建筑工人面朝工地背朝天,随丈夫闯南走北谋生计,不得不和孩子天各一方。为了生活,她们选择如此。清晨,十七冶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的工地上就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赵冬梅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她每天都要在钢筋和模板之间穿梭,她熟练地拿起钢筋钩,先绑扎底板钢筋,形成钢筋网片,再将钢筋加固,最后绑扎顶板钢筋和预埋钢筋。在建筑工地上,绑钢筋这样的体力活比较常见。赵冬梅是山西晋中人,今年40岁,以前在电子厂上班,在厂里打工攒不下钱,索性跟着丈夫来到工地干建筑,虽然累,但是工资也高。在这里,绝大多数女工都是随着自己的丈夫一直在工地干活。有时晚上要加班,收工后的赵冬梅和丈夫一起吃饭,有时发工资了就会骑车去县城里吃一顿烧烤,一起喝啤酒。 赵冬梅说:“自己和丈夫勤勤恳恳赚来的钱花得踏实,发工资后每个月都要寄回三千块钱给老家,给孩子们交学费,生活费,还有供老人生活。工地生活枯燥,像样点的娱乐基本没有。早年工地里的女工的工作主要是打零工和后勤方面如保洁和食堂工作。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女工也承担起了和男工同样高强度、重体力的劳动。她们高收入的背后是勤恳工作和辛苦劳动。但为了家人和生活,大多数女工选择了继续坚持。”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中国最早的《诗经》等表达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礼记大同》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马克思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亦创造世界。劳动,才不会就是沉重而可耻的负担,而成为荣誉和英勇的事业。致敬工地娘子军,她们是工地上的“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曹倩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