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当时公布了一个判断是: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这应该是中央首次明确,我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据保守测算,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3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达到60%以上。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尽管规模最大,发展加快,但比重仍有较大差距,这是未来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中高收入群体扩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大材研究查询到,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2016年的数字是23821元,比2012年增长了44.3%,实际年均增长7.4%。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比上年再增长8.3%。 可支配收入增加了,意味着购买力的上升,很明显的道理,手上掌握了更多的钱,用来买东西消费的支出就可能增加,就可能释放出更强劲的家居消费需求。 我们有过一些调研分析,发现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与其它圈层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比如:看重品牌,但不会盲目相信品牌;掌握有一定的购物知识,能够识别某些产品的好坏;同时要求品牌档次,定位高端的知名品牌,会受到追捧;擅长查询信息,比较产品好坏,并且会受到朋友圈、其他用户评价的影响。 这种消费理念的变化,以及消费能力的支撑,将使得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也将加快升级。 另外,再看一个阶层,就是大众富裕阶层和高净值人群,这就是我们一惯认为的富人。毕竟要想入围大众富裕阶层,门槛不低,个人可投资的资产起码得有10万美元。看看身边,有多少人能拿出这笔可投资的钱,想必不会太多。 福布斯中国去年有过报告,认为我国大众富裕阶层到2017年底将接近2092万人,到2020年,这个数量将突破3000万人。 高净值人群的门槛更高,个人可投资的资产至少得上100万美元,相当于600多万元人民币,招商银行、胡润研究院、贝恩咨询、民生银行等机构,都在用这个概念。去年的时候,招商银行跟贝恩联手发了一份《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他们的说法是,可投资资产在1千万的算高净值人群,全国有187万人。诺亚财富认为,截至2017年底,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达197万人。 各家的数据可能都不一样,但共识也是比较明显的,高净值人群这个圈层向200万看齐。中高收入群体的扩大,所带来的是消费升级这个现实课题。上亿的人口,有能力,而且也愿意花更多钱,用来改善居住环境。 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建材、家居、装修企业来讲,这既是机遇,不用担心东西没人买,市场足够大。当然也是挑战,对产品质量有要求,对品牌的档次有要求。 先说机遇 中高收入人群数量的增加,自然会带动对更美好居住生活的追求,收入直接决定了购买力,更强的购买力,就可能花更多的钱用于装修。 一个可能是,单套房的装修费用会增加,意味着客单价上升,中高档家居品牌将吸引这些客户,实现快速增长。调研认为,中高收入圈层主要把钱花到子女教育、住房置业、购物、投资理财、餐饮、旅游、保险、娱乐、医疗、培训等方面。 以装修为例,注重品质生活的这拨买家,在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内,通常愿意支付最佳产品的溢价,聘请专业设计师,购买高档家居品牌,使用更环保的装修材料,倾向于选择全屋定制,也可能尝试智能家居等。 一般来讲,在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这两点上做得比较成功的家居企业,将大获成功。同时可能带动软装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单独拿出一笔钱,有能力请到专业的软装公司,给自己做搭配设计。 再谈挑战 还有很多品牌,既没有名气,也没有口碑,局限于一个很小的市场区域,现在靠比较初级的客户生存,有时候拿点大客户订单,跟地方性的建筑商、房地产商、装修公司合作,确实还有生存的机会。 中高收入群体的扩大、全装修成品住宅的推行,对这类企业可能并不是好事,因为这个圈层的消费者,在品牌挑选上比较讲究,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会比较高。而全装修成品住宅这块,能不能跟全国性或者本地大开发商建立合作,可能决定胜败。 这四类公司获益最大 那么,到底哪些公司能够收割最大的红利,或者说我们应该做成哪种公司,以便能够分享这块大蛋糕? 一是头部品牌,名气大,销售服务网点多,即使有一些投诉量,只要不是压倒性的舆情危机,它们都会占到获客的先机。品牌惯性强大,会让很多买家优先想到此类品牌。咱们到家居卖场去看,往往就是那些名气响的前几名,门店里的生意最好。 二是小而美的特色品牌,独具风格,会吸引一定的客户量,比如一些原创设计师品牌、主打东方设计的品牌等。不过目标客群比较小众,由于国内市场基数庞大,买家众多,即使相对小众,把市场做透后,上亿规模也是可能实现的。 三是规模体量并不是非常大,但口碑做得很好,用户评价非常不错,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如潮好评,这样的品牌,大家也喜欢买。 四是擅长借资本东风的公司,比如拉到一些投资大咖力挺,或者拿到行业的带头大哥们投资,比如小米、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顾家家居、欧派等,用来支持业务开发的资金充足,赢面会比较大。 而那些依然局限于区域市场的企业,如果无法在产品特色、服务、口碑或者市场扩张、资本运作上一展身手,估计很难收割中高收入群体扩大的红利。(责任编辑/李燕) 来源:大材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