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公众号米宅海外原创(ID:mizhaihaiwai),作者:青衫,已获授权转载,欢迎关注。 1 疯狂的学区房:疯的是房价?还是人? 1南京:顶级"车库"学区房!17万/平! 最近这两天,朋友圈一条房产广告火了! 秒杀房!南京琅琊路小学本部 + 29中本部双学区房!学籍不占用,仅售168万! 据了解,这套房源仅13.2平,单价127273元/平,学籍不占用,售价就高达168万! 一听单价觉得还不算贵,花200多万就能给孩子上南京最好的小学和初中,有些家长还是觉得很值的! 但一看房子,就惊叹学区房之疯狂! 众人争抢的不过是一间破草棚 由于垂青的人太多,现场竟然开始竞价。 房价从原先的168万,到178万,最后竞价到了231万,要知道这才13.2平米啊,单价就超过了17万/平! 而据当地居民称,这个房子是以前的车库。还有据说是单位分的房子,自己在旁边搭了个违建,以前管的松,这么多年一直占了个上学名额。 谁也看不清未来的教育会是怎么样的改革,就像今年的高考江苏卷浙江卷一样,让人迷茫。 对有些家长来说,能做的就是要集全家之力买学区房,不惜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做好最坏的打算,迎接最好的结果。 2为什么学区房这么火热? 为什么学区房还在疯狂?那是因为一线城市里,绝对的稀缺资源,无法复制! 学区房的焦虑,主要在中产阶层,这些人早年通过高等教育、努力得来了现在的小康生活。 因此,他们也会产生“路径依赖”,希望下一代延续这种方式,财产还有继承的可能,但软实力无法继承。 在对待子女教育方面,中产家庭最舍得投入精力、金钱。 对于现在的中产阶级来说,向上的难度越来越大,但向下则非常容易。 家庭轻微的变动很可能就从中产回到温饱,这种情况下,教育是中国人最热衷的投资。 重视教育没毛病,但国人对学区房的争夺,已病入膏肓,细思恐极,而且完全没有半点缓和的余地。 3学区房其实要凉! 前几年,如果有人要问在中国,什么房子最保值升值最快? 估计很多人都会回答:学区房。 但全民疯狂追逐学区房的局面,也是政府不希望看到的。 在国内投资房地产,最大的风险一直都是政策。 对于最炙手可热的学区房,更是如此。 早在去年年底,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发了一个文件,今年1月1日起,在海淀区新买的房子,不再对应唯一固定的学校,而是“多校划片”。 也就是小区附近的所有学校,有名校,也有渣校,最后孩子到底能进哪所,看运气。 针对学区房热潮的杀手锏,就是从单校划片变成多校划片。 学区房的改革大潮,会逐渐把本不属于学区房的内在超额价值抽离,回归到居住属性, 未来,教育终究会回归教育,居住会回归居住,投资会回归投资! 2 国外有学区房吗? 1美国 与国内不同,美国学区的教育经费很大部分来自房屋所有者的房产税款。 因此对于购买或租住在独栋房屋的房主,只要能出具房屋购买或租房合同加上水电缴费记录等,就能进入所在区域的学校。 图为美国核桃谷联合学区地图 而租住公寓的家庭则需要随机划分,简单地说就是需要碰运气。 美国的公立中小学基本上都是按学区入学,在美国无论是租住还是自有房产,孩子都可以免费上该区域的公立学校,甚至坐校车都不必再花钱。 2澳大利亚 澳洲入学和国内不一样,没有明显的学区房一说,澳洲人少教育资源均衡,学区概念并不明显,每个学校的水平没有太大悬殊。 图为送孩子去私立学校寄宿的家长 但因为富人区的华人非常多,才带动了华人区和富人区才对学区特别的追崇。 不过,澳大利亚的大部分私立学校离家不近,学生采取寄宿制,因此划分学区已没有了意义。 3日本 首先,日本的教育资源很公平。日本政府制定了一套教师定期流动制度。规定每位教师不得在一所学校连续工作超过六年。 日本房价主要是受房子位置、房子质量、生活环境是否便利等因素影响,学校离家远近只是购房或租房的其中一个考量。 图为日本正在上课的小学生 购房或租房与学校离家远近的关系并不大,同样使得日本难以产生学区房学位房的土壤。 另外,在日本,上学没有户籍限制。 你只要住在学校附近,就可以在该学校上学。并且这里的“住”,仅仅就是住,没有说买房,也不需要资产。 不论是借住,短租,都可以在附近的学校上学。 因此,日本只有学区,但是没有学区房。 4新加坡 而相比与其他国家,新加坡却有着复杂的“学区制”。 新加坡注册入学政策相当的复杂,分3个阶段,越往前的阶段报名越具有优先权。 第1阶段和第2阶段开放给新加坡人和PR,外国人只能在第3阶段报名。 新加坡本地的出生率虽然逐年下降,但随着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教育,本地家长削尖脑袋想方设法的把孩子送进名校,残酷的学额争夺战这几年越演越烈。 图为新加坡的世界一流大学——南洋理工大学 但是根据新加坡教育部的解释,新加坡的入学制度不但需要住在学校附近,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身份。 所以望子成龙的新加坡家长们如果想要把孩子推入名校,第一要解决孩子的身份问题,新加坡孩子入学拥有绝对优先权。 第二就是最好住在名校1公里之内,确保需要抽签的时候自己不至于提前出局。 一大批新加坡最顶尖的著名学府都集中分布在武吉知马区,如国家初级学院、华侨中学、莱佛士女子小学、南洋小学及美以美女子学校等。 而该地区的学区房价最低价为153万元新加坡元(约合735万人民币)。 果然是,华人越多的地方学区房的概念也就越热。 3 学区房?只是国内中产的焦虑! 1富人根本不在乎 都在争抢学区房,但你见过哪个豪宅盘拿学区房作为卖点? 毫不影响,能买的起豪宅的人非富即贵,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也不依赖传统升学路径,上国际学校才是正道。 他们不想让孩子走应试教育的路子,太苦了,孩子要么上国际学校,要么直接在国外读书,学点艺术、管理就好了,他们的子女根本没有生存的压力。 2焦虑的都是一线城市新中产 炒学区房的恰恰是一部分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城市新移民,他们对学区房有一种魔性的痴迷。 娃还在肚子里,就急着找学区房。楼龄三四十年的老破小,因为有省一级小学的学位,咬咬牙,贷贷款,东拼西凑,买了。 图为高考考生接受采访时的回答 婚前信誓旦旦将来让孩子自由发展,婚后发现身边的人都在买学区房,这可不能落后,耽误孩子可是要遗臭万年,赶紧跟风买一套。 他们自己就是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他们的孩子当然也要走这条路,而且他们要让他们孩子的起点更高,更成功。 3国内学区房概念扭曲 国内的学区房概念从诞生伊始就是扭曲的,国内所谓的好学区和西方国家所谓的好学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西方,最优秀的学校都是私立的,教育和医疗一样,本来就很贵,有钱人可以送孩子读昂贵的私立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教育也和医疗一样具有公益属性,为了给穷人的孩子最基本的受教育权,所以公立学校往往收费很低,但教育质量就会差一点。 因此,西方的好学区,往往指的是居民素质、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整体都比较高的富人区。 这里的居民有钱,也能出得起更多的费用把区域内的公共设施建得更好,也就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4 你抢的学区房配的上你的焦虑吗? 为什么一定要买学区房,是教育加房产的双重诱惑,还是潜意识中希望孩子接受最好教育,跨越阶层鸿沟,而或者是大众成功学的焦虑? 说得再多,除了直面了内心的彷徨外,事实上并未从根本上缓解内心对学区房的焦虑。 买不买学区房、上不上好学校,只是月薪两万和月薪几千的区别吗? 这个区别很大吗? 学区房真的配得上你拼搏几十年的努力吗? 天天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作为父母的你,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当父母的不努力、不拼搏,然后把所有的期待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公平吗? 想让孩子有更好的起跑线,就不要去压榨孩子,要压榨自己,让自己更有钱,让自己少一点焦虑,争取让孩子过上不用上学区房的日子! 有机会多提升自己的圈层,多和那些住豪宅的业主们交朋友吧,他们才知道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什么,他们才知道对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子女能否成才,最关键的不是学校能给什么,学校只能传授知识,而起跑线、眼界、思维方式、意志力、情商这些东西,都是父母培养的。 如果这些没做好,却把全部的精力拿去拼学区房,是非常盲目也非常懒惰的行为。 为什么西方的家族财富能不断传递而中国大多富不过三代? 你见过巴菲特、比尔盖茨这些业界大佬去抢过学区房吗? 你抢的学区房,配得上你的焦虑,配不上你的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