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行业的流动性,向来很高。地产人在各家房企之间兜兜转转,前同事又相逢的情况非常常见。甚至,跳槽还变成一些地产人升职加薪的捷径。 根据《2018年房地产公司薪酬报告》,由于房企内部提薪速度赶不上人才市场的薪水涨幅,从基层干上来到中层,要获得更好的薪酬回报,中层员工最好的办法就是跳槽。明源君见过两年跳3次,每次都升职的案例。 但是,从去年开始,地产人跳槽越来越难了。根据调研数据,2019年上半年只有30%有换工作意愿的地产人跳槽成功,其中只有不超过半数的人薪酬有提升。 明源君认为,对于维持原工资的跳槽者来说,也等于是降薪了,因为其在适应期间,不可能拿到原来那么高的奖金,自己还要付出适应新环境的成本。 曾经志得意满的地产人,也开始变得越来越谨慎。对于地产人来说,头上总是悬着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那就是:如果跳槽,你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吗? 地产人跳槽越来越难了 所有过往,皆是序曲。不管是新老员工薪资倒挂,还是降薪跳槽比例越来越高,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职场上,所有得到的职位和薪资都是短暂的,如果不能和行业保持相同的成长速度,逐渐掉队不可避免。在跳槽的时候,这种落差感最明显,不管是对能力的要求,还是其他条件的限制,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1、跳槽涨薪模式失效,薪资虚高,跳槽没人接盘了 前几年很多房企都经历了规模的快速扩张期。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的岗位,直接推高了行业的薪资水平。例如某房企初进深圳,设置城市公司,大量挖人,直接开出1.5倍薪水。在原有基础上25%-30%的涨薪幅度,是很多公司在薪酬审批时的参考标准。 另一方面是一大波老员工被“硬提拔”,跟着公司一起成长,坐着火箭升职,出现了很多才不配位的员工。例如,某黑马房企的一个信息化中心部门经理,三年时间升到区域公司副总,年薪翻了好几番,如果换一家公司,根本不可能。 然而,扩张期带来的薪资泡沫正在被戳破。 从上半年跳槽情况来看,跳槽涨薪的模式已经失效。根据智联招聘的调研数据,有超过半数的人跳槽薪酬并未实现上涨甚至有所下降。 而一些享受了公司扩张红利的地产高管,一旦跳槽,也往往很难找到同等级和薪酬的工作。 例如某黑马房企副总裁,离职之后就失业了大半年,最终去了一个初创公司做高管。不管从收入、前景,还是江湖地位来看,都打了很大的折扣。被炒到高位的薪资水准,回归到市场环境后,没有人接盘了。 2、门槛收紧,学历、专业都开始有要求 之前明源君写过一篇文章,提到房地产行业其实早就已经有“人才泡沫”。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新招聘员工的学历泡沫。 早期的房地产包容程度是很高的,很多专业对学历和专业背景的要求并不严格。有学历史的去做总裁的,也有学材料学的融资总。野蛮生长的年代里,不管黑猫白猫,能抓着耗子就是好猫。 但是近两年,行业开始向精细化方向转型,越来越多房企对专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和学历的门槛也越来越高。根据统计,2018年房地产行业硕士以上学历的比例已经占到36.8%!也就是说,每三个地产人里面就有一个是硕士毕业。 而对于一些跳槽的老地产人来说,学历往往很难达到大型房企的基础要求,很多优秀的人才,在最初的简历关就被拦住了。 3、职场经历越来越受重视 除了能力、学历,过去的工作经历,也开始越来越受重视。 一是不能频繁跳槽,也不能过于安稳。HR向来反感频繁跳槽的人,比如某TOP10房企的招聘红线之一就是跳槽频繁。但是过于安稳也可能是问题。有读者留言,虽然有漂亮的项目经验,简历也被猎头评为优秀,却因为在一家房企工作了十年的工作经验,被怀疑没有动力和上进心,而被用人单位拒绝。 二是职业路径的连续性。一旦跳槽到泛地产行业或是多元化板块,再想跳回开发,难度也很大。 4、年龄因素的干扰越来越明显 有HR跟明源君说,现在高管年轻化的趋势,逼得中低层的员工只能越来越年轻化。年纪一旦超过40,不仅家庭工作顾此失彼,不敢拼;而且倚老卖老,不好管。对于很多老员工来说,如果工作经验没有阶梯性,再跳槽的时候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是个空头支票,根本没办法兑现。 不幸的是,这种就业难的问题,对于很多地产人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个周期性的问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会一直存在。 行业升级 很多人认为,地产人跳槽变难,是受到目前市场的影响。但是明源君认为,地产人跳槽越来越难,不会是一个短暂的现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一直存在,而且会越来越严重。具体原因有几点: 1、行业精细化程度提高了,整体专业性都在提升 过去,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粗放,对于人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原因就是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干,没有真正专业的内行。而随着行业的发展越来越成熟,目前大多数房企都开始追求生产和管理的精细化,对人才的要求也开始洗牌。 例如一些房企,管理层有很多一起打天下的老员工,这些人往往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脚步。目前也在逐渐增加自然竞争淘汰机制,进行老员工的清洗。 未来房地产越来越专业化,是大趋势,在这个趋势下,对人才的需求只会往金字塔上端移动,各个岗位上只有最优秀的20%,才有选择权。 2、大量房企进行组织优化,越来越强调人均效能 从去年开始,为了应对新的行业环境,很多大型房企都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人均效能。 例如绿城上周就宣布会实行区域统筹管理,项目部原则上不再设诸如品牌、设计、招采等岗位;同时还将实行项目群统筹管理,把以前每个项目配备的产品、成本、财务、综合和营销服务等部门,变为由项目群统筹。通过这种方式,单个项目上的人员配置会大大减少。 3、行业集中度提高,规模效应让人力更集约 行业的集中化程度在这几年依然在加速,大鱼吃小鱼,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今年现金流紧张,很多房企都在等待大洗牌的机会。这种规模集中带来效能提升的同时,也会消灭大批的原有岗位。 每一次并购的背后都是一次团队的大换血,人多位置少,跳槽就变成了“抢板凳”,抢到板凳的人轻易不会再腾出来。行业流动性降低,一个萝卜一个坑,跳槽难可能在未来会成为一种常态,跳槽必涨薪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习惯了跳槽涨薪,机会导向的地产人,也要开始适应新的职场环境。 跳槽有风险 天下没有一份完美的工作,对一个公司来说,薪水、机会、文化、氛围往往难以兼备,关键在于匹配度。所以,跳槽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1、要避免没有目标,单纯对现状不满而跳槽 之前有资深猎头就发现,很多人离职并不是出于职业规划的需要,而是情绪化的决定。 单纯对现状不满而跳槽,最容易带来的问题就是,把逃避当做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完美的工作是不存在的,新工作依然会有新工作的问题,重要的是对自己要有清晰的认知,在这个阶段,你的核心诉求到底是什么。你需要回答自己三个问题: ?我的能力现在是不是能够独当一面,我核心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只有回答清楚了这些问题,也就知道了为什么、要什么、和怎么办?这样做出的选择才能不盲目。 如果需要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就要去大房企接受成熟的培训和专业的训练。 2、避免纯粹功利性跳槽 明源君接触过不少单纯为了高薪而跳槽的案例。一般来说,同行业同岗位的薪水差异不会太大,如果要为了更高的薪水跳槽,最好先搞清楚高薪背后的代价是什么。 例如某巨头的一个前员工,是从一个小开发商跳到巨头,再跳到某区域龙头开发商,明源君几年里几乎每次见到她都换了不同的公司。用她的话来讲,要想从中层再往上走,升到管理层,是要看运气的,还不如实际一点,冲着钱去。 这种选择的结果是,没有在一个公司经历完整的项目周期,多年工作资历,含金量却很低。行情好的时候,可以搭市场的顺风车,行情不好,就很被动。 一些小房企要挖人,企业品牌和实力吸引力不够,所以开出高薪,但是平台和发展空间有限。还有很多公司给的待遇优厚,但是对员工的要求也是等值的。对于长期的职业发展来说,都是有害的,因为你失去了踏实积累专业度的黄金时期。 所以35岁之前单纯因为薪水而跳槽,只会限制你自己的发展,真正要关注的应该是:去更有潜力的公司、寻找优秀的团队、新职位能让自己发挥最擅长的力量。 3、避免没有专业壁垒和核心竞争力,就盲目跳槽 什么是个人价值变现的最佳时刻?明源君认为,首先,变现不一定要靠跳槽,如果自家企业有空间,和一家企业共同成长是最佳选择,你过去所有的历史贡献都会成为你的职场资本。 而如果想要寻找更好的机会,则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十年员工跳槽,溢价的谈判空间,要看有没有跨越一个项目(例如营销口从前期到销售结束复盘的完整过程)、一个平台(例如一个公司跨越千亿、三千亿的时期)、一个行业(不仅限与地产)的完整周期,以及真正的参与度。 如果只是重复的工作,经验积累的意义不大,在竞争当中也难形成溢价。盲目跳槽,也很难掌握主动权。 录入编辑:小房 【版权说明】 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