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设计者、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辞世!大师一路走好
戳上方蓝字「关注」叙品设计 一起做个喜欢设计热爱生活的人 “最好的建筑的产生是你能够重塑某一个概念而不是仅仅去包装它。” —保罗·安德鲁 据外媒报道,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于法国当地时间10月11日去世,享年80岁。中国国家大剧院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1938年7月10日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1961年,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毕业。1967年,年仅29岁的保罗·安德鲁就设计了巴黎戴高乐机场候机楼,机场建设历经30余年,被赞誉“有着高品质的完成度和撼人心魄的感染力”,他也成为巴黎机场公司的首席建筑师。 巴黎戴高乐机场 ▲ 每年,全世界有数以万计的旅行者,在全然不知其名的情况下体验过这个法国人的设计:从戴高乐机场开始,他先后主持设计了开罗、尼斯、雅加达、中国三亚机场等全球大约50座机场,以独有的方式实现了空间的跨越。 “很多建筑师能在一些选项中做出选择,但通常情况下,他们不会有自己的观点,他们只会给出通用的做法。一些人可以那样做,但我绝对不能,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寻找解决方法的整个过程,我就无法做出任何一个选择。在我设计的建筑中,95%我都亲身参与。 在中国,安德鲁设计的第一件作品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 保罗·安德鲁在中国最有名的建筑就是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于2007年9月建成,虽然从设计方案公布开始,曾一度受到指责,认为与周围原有建筑不相符,不过如今已经成为了北京标志性建筑之一。 国家大剧院▲ 安德鲁说:“他们说我不了解中国文化,可我从来也不想假装成对中国文化很了解。我知道,这是座非常好的建筑,我们在建造未来的传统,我相信中国可以在它身上找到自身的价值。” 其实,安德鲁并非从小就立志当建筑师的。他的回忆录开篇就写着:“几乎一瞬间,我决心成为一名建筑师。那时的我,刚刚二十岁,正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科学、艺术,这两样都吸引我。对于前者,我知之甚少,对于后者,我一无所知。然而,无知者无畏,哪一样我都不想放弃。为什么不能两者兼得呢?难道就没有两者融合的领域吗?”于是,他找到了一个看上去很完美的结合——建筑领域。 遍布全球的设计足迹 -代表作品- ·巴黎戴高乐机场 · 巴黎戴高乐机场是他最大胆的设计,也是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该机场以法国将军、前总统夏尔·戴高乐名字命名,坐落于巴黎,是欧洲主要的航空中心,也是法国主要的国际机场。 ·中国国家大剧院 · 保罗·安德鲁在36家国际设计单位和44个方案中最终胜出。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 作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国家大剧院造型独特的主体结构,一池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及外围大面积的绿地、树木和花卉,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理念。 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湖中明珠”姿态出现。大剧院重在表达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侧面表达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另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 整个建筑外表采用金属夹层玻璃幕墙,内墙装饰特制的浅黄、赭红、棕色、灰色的陶瓷挂件。从高处俯瞰,五个半球体依次为:正厅入口、东方演奏厅、东方音乐厅、展览厅、东方歌剧厅。它们犹如五片绽放的花瓣,组成一朵硕大美丽的"蝴蝶兰"。 建筑顶部安装了融入高科技的880多盏嵌入式顶灯,当美妙的旋律在音乐厅奏响时,灯光会随旋律起伏变幻,将夜色中的东方艺术中心变的璀璨梦幻、活力动感。 ·大阪海洋博物馆 · “ 它完全由玻璃构成,被静静地放置在水面上。它的边界、它的形式与水相融合,就像一个梦幻的空间,充满了想象力。” ——保罗·安德鲁 大阪海洋博物馆是一幢玻璃半球形的四层透明建筑物,填海而造。这座四层建筑的博物馆内,记录着大阪海运和航海史。线条纯粹而简洁,非常契合日本传统建筑精神。整个建筑坐落于水面,最有趣的地方是建筑闭合式的结构,激起人强烈的好奇心,想要走进去一探究竟。 安德鲁的目标是建造一个浮动的码头,让建筑与城市隔离开来,在夜晚灯光的照耀下依旧闪耀。白天时,海洋馆是静默的,夜幕中它消失于海水,融为一体。 ·广州新体育馆 · 广州新体育馆把以人为本和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巧妙融合在一起,三个场馆的屋顶造型像飘浮的三朵白云,与白云山生态保护区和谐融为一体。场馆均采用下沉式设计,大部分建在地下,既便于观众的出入交通组织,又让建筑物融入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之中,展现若隐若现的朦胧美感。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机场 · 雅加达机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有两条独立的平行跑道,由两条滑行道相连。设计有机地将当地传统建筑元素融合入对现代机场的构思中,以印尼王宫为范本的同时,又通过候机室之间的花园来体现热带风情。被覆盖的走道允许旅客与外部世界有真正的接触,在世界上的大城市机场中极为少见。这可能是他最接近“后现代”态度的设计项目。 ·济南文化中心 · 艺术中心以“岱青海蓝”为设计理念,总建筑面积38.43万平方米,由三栋高层塔楼、裙房、地下空间及中心广场组成。所有建筑局部使用了共同的建筑语言,赋予场地乃至整个济南新西区以个性。该建筑有着高度识别性的地标影响力。公共活动将集中在该综合体中央,促进文化交流。 来自蒋老师: 听闻大师去世的不幸消息,心里涌起莫名的心痛和难过。2012年因为红星国际广场项目,有缘相识并一起合作,至今对大师印象深刻,他是一位非常慈祥和蔼、幽默风趣的艺术家。感恩生命之中与您相遇!看着往日的照片,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抹不去的是记忆,唯有思念还在延伸。路程遥远,不能为您的墓碑献上一束康乃馨,遥寄哀思,愿您九泉之下安息。 致敬 大师保罗·安德鲁 一路走好!! ·END· 免责提示:部分文章系网络转载,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及图片因转载者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的,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问题,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图片及资料来源:搜建筑、南方人物周刊、设计腕儿、孤独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