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国家进行集中采购对于病人而言,是生的希望。电影《我不是药神》能够引发社会关注的原因,是它将病人面对疾病却吃不起药时的无助现象化。医药-准确的说是医药费用,直接与患者挂钩的,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集采就代表着价格的降低,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国家集中采购的影响变化有多大呢? 7月30日,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发布最新通知,将开展2021年度全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根据此前安徽省医保局、省卫健委等四部门下发的“完善全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实施方案”通知,坚持带量采购、以量换价成为此次集采的相关原则。 除了安徽,深圳近期也出台了大型医疗设备集中采购的相关政策。7月28日,深圳市财政局发布《2021年度市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八类医疗设备批量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采购审批前公示》,拟代22家市属医疗卫生机构,统一通过公开征集供应商竞争性谈判方式实施批量采购。采购的项目为MRI、CT、DR、B超、呼吸机、麻醉机、腔镜、监护仪等八类医疗设备。 8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审议通过了《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此外,医疗器械集采正迅速扩围,继冠脉支架之后,第二个高值医用耗材国家带量采购品种——人工关节将于9月14日在天津启动国家集中带量采购。 政策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足以看出国家对医疗器械与医药行业的重视程度,回到最初的问题-集采对企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此前受政策影响,“医械龙头”迈瑞医疗、“医药一哥”恒瑞医药市值双双暴跌;老牌医药国企华北制药因集采断供被纳入“违规名单”…… 因此面对集采,要明确的是一味以价取胜从长远看是不可取的。 有药企的销售总监针对此表示:“集采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集采政策落地推动上市药企更加重视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创新实力;另一方面也让一些实力较弱、产品单一的药企业绩承压,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这里我们看到了两个字“研发”,有人可能会疑惑,集中采购是将药品和药械的价格压低,从而让老百姓能用得起,所以压价就代表企业盈利降低,那么如果国家此举是让企业更重视研发,那研发费用又从何而来呢? 早在2018年,恒大研究院就曾发布《揭开中国药企销售费用畸高之谜》的分析报告,在制药、电信服务、消费品等行业中,制药行业在所有行业里面营销费用占比是最高的,比快消品这种很“吃广告”的行业都要高上12%。 从此处来论,国家集中采购不仅不会让药企与械企没有利润去投入研发,而是国家通过竞标的方式,直接将订单送到企业手中,避免了几十亿的营销费用,而将钱都用来做研发,做出更实惠的好产品惠及人民,国家正是在用有形的手重塑医药医疗市场。 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而言,医疗器械国产化率较低,一些医疗器械虽然实现了国产化,但其核心零部件、原材料仍然依赖进口,而这些进口器械基层医疗机构买不起、大多患者也用不起。因而通过国家集采,将高额的营销费用投入国产核心研发中,可以逐步缩小与进口产品的研发生产技术差距,实现全行业的国产化替代。 在相关企业方面,基于医疗器械国产化的趋势,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的代表性企业例如迈瑞医疗、鱼跃医疗等,以及细分领域的例如新华医疗、迈得医疗等均拥有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未来在加快国产化替代以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备受市场关注。 |